價格 數量

徐可意

动物摄影师 / 中国

  • PSACHINA全球影赛最高奖获得者
  • 首届中国野生动物视频年赛获奖者

多年来,我一直是明基 SW 系列显示器的忠实用户,我的工作站目前配备了两台 SW270C 显示器,它们忠实地为我服务,保持准确的颜色。

熟悉您的朋友都知道,您一直非常专注于野生动物和自然环境的拍摄,我们都很好奇,是什么样的契机让您把这样一个不那么“大众”又格外“艰辛”的领域当作您的摄影主场呢?

这和我的童年成长经历有很大的关系。 小时候我是跟外公外婆在大山里长大的,我整个成长环境就很接近大自然,这也让我从小就有了观察自然的条件。(插图) 从记事起我就跟着外公一起爬山,那时外公常带着我在山里找兰花,我还记得他教我:山里的兰花一定会比家里园艺种的长势好,太精细的照顾反而并不能让兰花开得更好。山里的兰花就应该属于山里,你如若将它放在屋子里面过冬,它第二年可能就不会开花,必须在室外经过一个冬天,第二年方能开出好看的花来。我那时听着觉得太神奇了!这些大自然中生命的脉动唤起了我对事物的好奇心,于是我开始拿起当时的一台胶片相机记录自然。长大后回想起来外公说的兰花其实就很像人的成长,我不禁发觉,自己就是一个像兰花一样在大自然中“春化”过的孩子,外公的教导和童年环境让我成为了现在的野生动物摄影师徐可意。

在我们访谈过的摄影师中,大多更关注自然风光本身,而您却选择将镜头对准丛林中的动物们,这其中是否有什么特殊的原因?

我也常拍摄风光的题材,但相比之下拍摄风光带给我的情感反馈并没有拍摄野生动物那么强。山川湖海在某种程度上其实是相对静止的,变化来自于光线和四季,但野生动物不一样,动物是会动起来的生命个体,它们有更多的行为和姿态能够吸引我,所以哪怕让我永远只拍一个物种,我都不会拍腻。另外对于动物拍摄来说,永远没有哪个动物是会静静地站在那等着你,野生动物摄影师要去寻找被摄目标,同时要隐藏自己不能惊扰到野生动物的正常生活,拍摄时迅速地锁定目标、完成拍摄。其实我感觉这很像是一种紧张刺激的“狩猎”游戏,不过是一种对自然生态环境有着重大意义的“狩猎”。

既然野生动物们是一群“不听指挥“的模特,您的拍摄前准备工作会不会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首先和拍风光一样,我们也会提前观测天气。与此同时我们还要提前了解很多关于这个物种的习性和它所处生态环境的情况。比如我要拍摄勺嘴鹬,冬季它就主要栖息在滩涂和沼泽,那这个时候我们就还要观测潮位,低潮位时候去拍;再比如拍摄猫头鹰,它的活跃程度也和月相的盈亏有关,这时我们还得“夜观天象”;再比如我们想要拍摄鸟类求偶时的舞蹈,这也需要你对它的习性和繁殖季节了如指掌。只有当你了解你的模特,才能保证有好的作品产出。

听老师的描述,仿佛一个不会野外生存的运动员不会是一个好的野生动物摄影师。您是如何克服这种生理上的挑战的呢?

户外拍摄,尤其是野外拍摄,肯定是很辛苦的。还记得我十年前第一次去南非就遇到山火、在荒郊野岭汽车爆胎、经常在山里拍摄天气很冷的时候石阶表面都是滑滑的冰,再防滑的登山鞋也于事无补,一步一摔也是攀山时的常事。而且除了辛苦之外,很有可能什么也没得到,攀山一整天最后什么也没拍到这也是很正常的现象。所以其实野生动物拍摄这个行业,真的得有来自于内心的无比热爱,才可以继续下去。

收获好的作品是一方面,但我除了是一个摄影师,也是一个科学科普博主。我的作品我觉得会更多一层力量,我有时候会收到一些评论或者一些回复,说“我就是看了你的摄影作品和科普,我才知道原来在城市里面看到那些羽翼未丰的小鸟不要捡回家”、“看了你的文章才知道原来国内是不能养猫头鹰的,大家不要去那些猫头鹰咖啡馆”……这些评论其实也在夯实我内心坚定的力量。 所以,这种热爱对我而言,是我用美丽的影像做引子,构建起生态环境科普和大众摄影之间的一个桥梁,而这些桥梁必定会唤醒大众对野生动物保护的认知,这种心理的满足就是我迎难而上的决心吧。

在您的理解里,野生动物摄影是纯粹的纪实摄影吗?

它肯定是更偏向于纪实摄影的,但并不代表它就是单纯地对着动物按下快门。

我认为野生动物摄影拍摄本身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尽管有时你的被摄对象是难以捕捉的,但一个很突出的优势就是你的被摄主体非常明确。如何在不给作品强加人类情绪和观念的前提下,让野生动物摄影作品能够唤起观众的共鸣,才是它的难点所在。

其实有很多的方法可以让你的作品充满情感:虽然现在已经是彩色摄影的时代了,但我们仍然可以看到很多优秀的野生动物摄影作品运用低饱和度和光影质感来丰富情绪。

除此之外,这种“动”起来的被摄主体,有很多充满情绪价值的特定瞬间。很多获得国际大奖的作品其实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摄影美图,而是一个特殊的时刻。 色彩绝对是摄影师的用武之地,比如说拍摄蜂虎,蜂虎的翅膀在一个特定的光线角度下会呈现出七彩色,但它飞得极快,那一刻的光线靠肉眼是非常难把握住的,但摄影作品就可以完美呈现出人们一般看不到的视角。你会发现原来自然界比你眼睛看到的还要更美,我觉得这是动物摄影作品区别于普通纪实摄影的差异所在。

很多朋友会觉得像野生动物摄影这种偏纪实摄影的类型,是不太需要后期修图,可以“原片直出“的,您如何看待这个疑问?

数码摄影的时代,“直出”这个概念本身就是要打一个问号的;再说了,人的眼睛是非常好的光学元件,任何相机都没有办法直接还原出人眼所看到的景象。对野生动物摄影而言,一方面,后期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为了还原我们看到的动物有多美;另一方面,好的后期除了像我前面提到能够为你的作品增添情感,还可以更好地突出物种的状态、从环境当中突出物种主体。

因为野生动物摄影的拍摄环境比较苛刻,不像摄影棚或者一些静态的拍摄,我们不能预判或设计画面,那这个时候后期是能够来弥补这些小缺憾的。所以很多朋友问我作品的后期程度,其实我的每一张成片都是经过后期的,说实话,我花在后期上的时间,应该是比拍摄的时间还要长的。

我自己一直是明基SW的忠实用户,现在我的工作台就是由两台SW270C组成的,已经用了好几年了,色彩依旧很准。尤其是动物的一些毛发的颜色,就比如蜂虎翅膀这种非常细腻的颜色,就要求屏幕本身的色彩控制能力非常优秀,细微的色彩调整都能够快速灵敏地反馈在屏幕上,这样才能保证后期做到“刚刚好”的还原,不失其自然本色。

徐老师您作为一名知名的女摄影师,有什么经验可以向跟您一样热爱摄影的女性分享?

大家在成长的道路上肯定遇到过很多质疑的声音,我到现在也仍然还会收到一些“不太友善”的评价。 我承认在所有需要体力劳动参与的行业里面,男性天生会占有一些优势。但摄影就是看结果的行业,所以我还是坚持用作品说话,用实力去回应质疑。你说我只是一个女摄影师,但我的作品依旧可以登上全球性的知名杂志,我依然可以拿奖,依然受到各种各样品牌方的青睐,这就是我的实力。不要因为这些被扰乱了心情,停止创作,甚至怀疑自己,郁郁寡欢或者陷入焦虑。

我非常欣慰的是,现在越来越多的优秀女性开始在摄影领域崭露头角,也带来非常多的贡献。这也是为什么我坚持发声,和很多不同品类的品牌合作、商业化,面对质疑我也选择直接回应,除了为了普及野生动物摄影和倡导生态环境保护,另一方面也是希望能够成为一个小小的榜样,鼓励女性朋友们能够不畏质疑和挑战,勇敢前行,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因为我们真的很棒。

Copyright © 2024 BenQ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