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创作者 / 中国
不同类型的视频,甲方的需求以及观看的人群会不一样。比如“旅拍”这一类型来说,就有很多种剪辑思路。一些商业旅拍,甲方想要在呈现当地人文美景的同时,像广告一样去融入产品性能。而还有一些旅拍是纯记录式的,像vlog或纪录片一样的剪辑思路。所以会从甲方的需求和观众的类型上,来决定用不同的剪辑思路。在节奏的把控上,也会不断的跳出“剪辑师”这个身份,以观众或甲方的视角来判断哪些内容需要做节奏上的调整,还是用大家熟悉的“旅拍视频”来举例吧,比如当我们剪辑一段美景时,通常大家会剪得节奏比较慢,比较抒情,但是如今的观众可能没有太多耐心去看完慢节奏的视频,所以有时就会感觉虽然景色很美,但是视频也很无聊,节奏太慢!那么,此时我们就会站在观众的角度去考虑调整剪辑节奏,在“慢中有快”“快中有慢”“动静相交”并且通过“音效设计”来处理剪辑节奏,让观众看视频时保持新鲜感。
音乐的选择我一般会根据视频的类型、甲方产品的风格调性、艺术创新性等几个维度,综合来考虑选择什么风格的音乐。音效的选择会考虑到“是否能调整剪辑节奏”、“是否能让观众身临其境”、“是否能用音效烘托片子情绪”等几个因素来选择音效设计。
音乐其实本身就有很强的情绪感染力,但是合适的音乐与合适的画面匹配能让观众达到一定的爽点,把观众更沉浸的带入到片中。但是很多从业者也会太过于依赖音乐去剪辑,没有了音乐就不知道如何下手剪辑了,同时也会忽略掉“音效设计”的作用,其实在很多时候,音效用好了,会比音乐更有感染力哦!
我很喜欢和同行交流经验!因为不同的剪辑师在工作中遇到的甲方、难题、品牌都不一样,因此剪辑的类型和思路也会不一样,和同行交流可以有效帮助自己拓宽视野和同行人脉,也能积累到不同的剪辑难题处理经验!和同行交流是一个能提升自我非常好的途径!
这个问题我也有遇到!但是在更新的频次和质量上,我会优先保证“质量”,也就是我可能会拖更、停更,但我会选择保质量。因为,我认为我们更新的内容、见解代表了我们的能力和水平,你的自媒体就代表了你的脸面,如果为了提升更新频率而去降低内容质量的话,也会同时大大降低你账号本身的价值,也会逐渐和很多低质量账号同类化,同类化内容会使我们的自媒体创作失去在这个领域的影响力。建立一个高效有能力的团队,依托于专业省心的设备,就比如你们的影视专显,或许能破解“高频率更新+高质量”这个难题!
Copyright © 2025 BenQ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