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光摄影师 / 中国
△冬季赛里木湖拍摄场景
明基专业摄影显示器的各位影友大家好,我是风光摄影师JimmyHe_贺进一。
我在新疆长大,现在定居在四川成都。大家应该都是通过我的风光摄影作品认识到我,那我平时一直是在做极限风光摄影这件事。同时我也是一个建筑空间摄影工作室的主理人,和我的团队一起做一些建筑空间摄影相关的工作。
其实我是在新疆的城市里长大的,但也是比较小的城市,是那种在市里就能看到雪山的城市。相比很多生活在现代化都市中的朋友,其实我离大自然非常的近。
晚上可以看到漫天繁星,城市里就可以远眺雪山,从小在这种环境中成长,其实和大自然接触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但是慢慢等到我长大了以后,进入到大城市中工作和生活,城市的喧嚣与工作压力,让我和大多数人一样,都处于一个很焦虑与疲惫的状态。
每次出门旅游时,再次接触到大自然,我又重新找回了熟悉的感觉。慢慢地我发现我渴望这样的生活,最终决定走出城市去深入探索自然。从曾经的习以为常到失去,再到失而复得。当我重新感受到这种熟悉的感觉时,它让我感到亲切和舒适。
我们在拍摄大自然的风光时,大多数时候都会需要露营。在山中过夜,晚上露营扎营的时候,漫天的繁星和山谷中哗啦啦的流水,这些可以让我静下来,它有一种很静美的孤独感。在里面的你会能够全身心地融进大自然里,你也成为了自然的一部分,也会有一种完全静下来的感觉,这些特别吸引我。
平时在工作中,你会有很多烦心事,在城市你只能逼自己慢下来,但随着整个社会的快节奏,这种慢很难持续下去。但是你在大自然的环境中,慢下来这种动作不需要刻意,自然而然你就会慢下来。去自然中拍摄有的时候确实会很艰苦,但是当你看到美丽的风景的时候,你会被他震撼到。所以这也是我一直坚持去探寻未知、寻找未知、感受未知的一个原因吧。
△ 夏塔草原银河
△ 新疆4月那拉提草原
我觉得这是一种摄影认知的成长。其实每个人都是从强目的性的阶段走过来的。就是刚开始要追求非常奇特的美景,追求不一样的美景,大部分人都会有这种感觉。但当你一步步走过来,这些景色不断地冲击你的时候,你就会更加在乎你身处于这个自然环境的时候你自己内心的感受了,而不是拍照这件事情本身。
有些时候一些摄影师啊,到了一个新的摄影点后,他第一反应就是我要去找机位,然后他就会很焦虑,我找不到机位怎么办?天气不好怎么办?我拍不了大片怎么办?这种就完全忽视了自己内心的感受,这就和我们所说的工作是一个性质了。在这种情况下,你拍下来的照片就只能称为照片,和游客打卡照也没有本质区别。
其实我个人想不起来让我觉得比较遗憾的事情诶。我猜可能大部分人的遗憾是错过时机或者坏天气吧。很多人开始摄影是因为看到美景,想去分享给别人。这是我们最本真的,最原始的一种摄影冲动。最重要的应该是我先看到。我要把我的这种愉快和震撼分享给大家。但是慢慢的,你为了去分享而拍照,这就变成了一个本末倒置的关系了,所以就忘了自己最本我的这种感知。所以我觉得大家在找回摄影初心的过程中,会离摄影更近一些。
比如当我为了感受自然而出发时,我先去感受和体会自然,把自己放到这个环境里,再去思考你怎样表达它。比如说遇到阴雨天了怎么办,结合我设身处地的感受,然后思考怎样去表达它。而不是说阴雨天我就不去拍照了。带着这种跟自然接触的创作心态去拍摄,遗憾也会少很多。
△ 新疆天山石林 阴天,远处在下暴雨
△ 云南南极洛,雨季拍摄
我觉得新手都是从模仿过来的,模仿这件事我是非常能理解的,包括我也一直在保持学习的态度去看很多大师的作品。但不要因为看到网上哪张图美我就去模仿,摄影师是人,不是快门机器。模仿之前,首先要做的就是解放自己的思想。也不要急着按下快门。
比如风光摄影不一定就要学习风光摄影,也可以多想一下你看到的其他摄影领域,把你看到的人文摄影、街头摄影等等内容的一些思路和风光拍摄做一个结合,你也会有一些不一样的东西出来,不一定非要拘泥于我们所说的构图、前景、中景这些。技术固然重要,思考和灵感更加可贵。
△ 新疆喀拉峻草原
比如我之前拍摄的一些获奖作品,有一些是全景的,1:3或者1:2的横幅大型照片。拍摄之前我一直都在思考,从我看到的一些其他的内容里,甚至不一定是摄影,可能是一些绘画呀、广告呀,从广泛的艺术作品里面找灵感,然后再去表达。 所以在建立自身风格前,可能就是要更多的拓展自身认知了,多看看电影,多看看书,多看看一些艺术展,这样能让自己视野更加开阔一些。不要钻到摄影里,永远想着摄影怎么去改好,要跳脱于摄影。
△ 独山子大峡谷
△ 西藏雅隆冰川
对于我自己来说,其实我没有所谓明确的个人风格。大家会在网上会看到什么INS风、青橙色调、黑金色调这些东西,这是明显的风格化。但是我觉得个人怎样依靠色彩这种视觉元素去准确表达一幅作品里的情感,这是最重要的东西。比如说我们在下雨天的时候,看到的是一种阴雨蒙蒙的感觉,可能我当时会感到一种清冷的肃杀。那我在画面中,会通过一些冷色调的处理来还原这种情绪。又比如说火烧云,我看到火烧云是一种非常激动的心情,所以后期的时候我会刻意的去把色彩和饱和度提高一些,以此来表达这种带有冲击力的热烈的情感。在后期中色彩其实是我表达情绪的工具,而不是拘泥于某种特定的风格。
△贺进一在措仁玛云拍下的接片作品
很多作品我都非常喜欢,所以很难挑出一张最喜欢。其实对我更重要的是某一段旅程吧,2020年10月我和小伙伴进行了8天的珠峰东坡的徒步,海拔基本都维持在4800米以上,一路上天气都不是很好,最后一天在措学仁玛云雾终于散开,我飞起无人机拍下了这张接片作品,倒不是作品有多惊艳,只是这段记忆让我无法忘却。
9分吧,其实我发布的每张作品我都很满,因为都是自家的孩子,我永远都是把当下的风景尽我能力表达到极致。留一分给我下一张作品。
我自己最开始在做一些设计院的建筑的拍摄,包括一些室内设计空间的拍摄,然后也在做一些手机发布会样片的一些拍摄,还有一些独立的商单。
△ 成都大运会东安湖场馆 中建西南院
我是先开始拍风光的,后面开始接触空间摄影,然后通过空间摄影有了一定稳定的收入以后,加上风光摄影的作品也小有名气了。就也开始会有一些品牌找到我拍摄一些手机样片之类的合作项目,也算是风光摄影的变现吧。
△ vivoX 90pro+样片
△ 成都蒙彼利埃小学 中建西南院
当然是有的。在我做风光的时候,我也专门去学过建筑摄影,其实建筑摄影对于我来说,对于我拍摄风光有很大很大的帮助。之前我在做一些设计院的建筑摄影工作的时候,会有很多机会去跟设计院主创的设计师、包括做方案的技术设计师去沟通。建筑设计常说:建筑是人与自然的连接。所以好的建筑设计师会考虑:建筑怎么去融入大自然。他们会把自己的思想去表达在自己的建筑设计作品里。所以在跟设计师沟通的过程中,我能够学到一些设计领域里的思维逻辑并把它运用到摄影里。
就像我前面说的,有的时候跳出摄影这个领域到其他一些艺术领域去学习,它或许会对摄影有更好的帮助。
△ 建筑手稿示例图
摄影变现这件事,首先最重要的是你对自己的摄影定位,这很重要。
变现只要你愿意去做。那肯定是不会缺活的。我认识很多摄影师,他很忙,但他可能赚的不多。但也有很多摄影大咖,他其实不是那么忙,产出的作品质量也很好,每一笔商业合作的费用也很可观。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在于一旦你执着地陷入变现的追求里,一心忙于做这些的时候,你没有办法去提升自己,没有办法接触到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当你没有通过其他机会去提高自己的摄影认知而是忙于赚钱的时候,你的定位可能就在那个位置了。你只能通过你拍的作品的多少去衡量你自己的商业价值。这样的话你的身份可能就是我们所说的摄影民工了。
所以说大家在考虑摄影变现的时候,前提一定是精进自己的摄影技术和思想高度。那像我的话就是不断地参加有含金量的比赛,去争取让自己的作品获奖,在领域内能获得一定的认可,然后再去考虑变现的时候你才能接到质量更高的合作。否则,你可能在前期的时候就想着去变现。这个就导致了你的摄影技术、摄影认知无法再提高了。
△ 贺进一摄影个展《苍与寒》现场
其实我觉得现在手机能够做到的已经非常好了,但我们必须承认他跟专业相机还是会有一定差距的。手机的好处也在于他的便携性,什么时候拿出来都可以拍,它更贴近于生活。更贴近你的经历,比如说可以拍摄我户外徒步风光拍摄的这个整个过程的。但在我看来摄影作品最好的呈现方式还是输出。这块的话相机是具有它巨大优势的。我觉得这就是摄影师最终想要追求的一个东西。办个展、做摄影集,应该是每一个摄影师的终极梦想。只有当他的作品被打印出来的时候。他才会觉得这个东西是一副作品。
△ 贺进一摄影个展《苍与寒》现场
在我看来AI对商业摄影的冲击还是会比较大的,但是对于我们今天所讨论的,风光摄影师的这种自我表达,其实是没有太多影响的。在我的理解里,AI摄影的创作者也是付出了一些努力的,首先我们不能完全否定,但他们的创作理念跟我是完全不一样的,因为他们想创作的是完全放飞的自我表达,AI摄影不像绘画一样,作我所想,他只能通过这个算法让画面更接近我的想法。所以我觉得对于风光摄影来说没有太大影响。他没有贴近到自然,也没有真正感受到自然。AI更像是臆想的东西,更像是一个流量的产物吧。
△ AI摄影创作
△ AI摄影创作
对于我自己来说,后期最主要的目的其实是还原我拍摄这张照片时的所见。这个所见,一是我肉眼所见,二是我心里所见。后期时我可能会有色彩调整,比如说下雨天我会把它调得偏蓝一点,但原则就是还原当时我的所见。所以我同样也是反对去做一些过度后期的。
△ 后期过的图片
△ 原片
有时候是,有时候不是。比如说有些照片在拍摄前期,我其实已经有了它最后呈现的理想状态的雏形了。但是无论如何镜头和肉眼还是不能比的,在我后期的时候我就觉得怎么调出来他可能都不对,跟我的感觉不对。这就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有些时候我拍张照片,我可能没有怎么去调,只是简单动一下,我感觉这就是我脑海中,我当时对整个场景的画面感。
这个我记忆非常清晰,我刚开始接触摄影的时候,大概在16年17年那会儿,我当时也就用的普通显示器嘛,也不太懂什么叫色彩管理,不知道屏幕需要校色。我当时修图的时候在屏幕上就感觉颜色就不对,怎么都觉得不对。那种感觉就像是有洁癖的人然后手怎么都洗不干净,心里面很不舒服。去网上找信息,就看到很多人讨论说屏幕需要校色嘛。然后我就花了100块钱,从网上叫人来现场校色,校完以后发现颜色还是不对。我就想说这个东西你校色出来不对,但专业的校色技术人员就告诉我说这就是你这台显示器的极限了。后来我才知道其实那台显示器,它那个颜色已经有衰变了,后来显示器越换越专业,那时候色差的经验在我的脑海里就更加深刻了。
△ 贺进一长期使用的SW270C专业摄影显示器
我现在选一台显示器主要还是围绕色彩来选了。
色彩准确肯定是前提。色准我就看△E是不是能够在2以内,这个出厂报告上就能看出端倪。能不能一直稳定地用下去这一点也很重要,自从我经历过显示器的色彩衰变之后我就很重视校色这个环节,能够做硬件校色已经是我对专业显示器的基本要求了。
其次是广色域,相机拍出来的RAW文件可以说就是无限色域。它不是sRGB。说通俗一点,我们在做后期色彩调整的时候,sRGB有些色彩你就是看不到。所以支持AdobeRGB色彩空间的显示器也是我的刚需。
我们做调色时,有一个软件叫做3D Lut Creator。我常常会用它来处理一些非常精细的色彩调整,配合有硬件16-bit 3D LUT色彩查找表的SW272U专业摄影显示器,能让我非常敏锐地感知到色彩的细微变化。
我用过两台明基SW系列的专业摄影显示器了,一台是2K分辨率的SW270C,一台是最近拿到的4K分辨率的新品SW272U,每一台都带给我很大的惊喜。尤其这台新品除了我上面说到的这些基本功能点,他给我一个很特殊的体验是他通过莱茵抗反射认证的面板。画面呈现细腻有质感,在色彩准确的基础上让我的修图观感又上了一个台阶。
△ 贺进一作为SW系列首发体验官,正在体验新品SW272U
△贺进一作为SW系列首发体验官,正在体验新品SW272U
就像我前面说到的,摄影师朋友们请敞开心扉去体会摄影的魅力。模仿是摄影学习的必经之路。一开始不要去顾虑是否是借鉴别人的机位,借鉴别人的创作手法,但也要有自己的思考和成长。不要着急,放平心态,慢慢提高。
不用太去在意一些创作之外的东西,去享受它就好了。
Copyright © 2024 BenQ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